新闻中心
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1日,为期3天的2024乒超总决赛在申城成功举办,吸引了乒坛人士和本地观众的关注。
02上海市体育局原副局长陈一平受邀为志愿者作培训,强调文化对乒乓球赛事的影响力。
03乒超总决赛期间,上海体育馆环廊设立照片墙,展示了中国出产的所有乒乓球世界冠军,吸引了球迷驻足观看。
04同时举办的乒乓文博展,回顾了上海世乒赛的创意和历程,激励年轻一代对乒乓球的热爱与理解。
05由于上海乒乓球的浓厚积淀,朱玲等裁判员在赛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孩子们树立榜样。
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1日,为期3天的2024乒超总决赛在申城成功举办,乒坛人士、本地观众都说:“盼了很久,上海早该办了。”
这好像是一种情感的牵绊。因为上海是国球重镇,从这里走出一代又一代的世界冠军;上海也是“小球推动大球”乒乓外交的发生地;在世界乒坛,上海更是留下一届成功、难忘的大赛。
总决赛开赛前一天,上海市体育局原副局长、中国乒协原副主席陈一平受邀为年轻的志愿者作培训,主题是“为了上海体育的荣光——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回眸”。2005年,上海首次承办世乒赛,时任市乒协主席的陈一平担任大赛筹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经历了办赛的全过程。他回忆,当比赛结束、中国运动员包揽5个项目的冠军,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动情地说:想为上海人民颁发第6座奖杯,因为你们办了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世乒赛。
上海世乒赛首次提出“立体化办赛”的理念,将乒乓球文化融入办赛的各个环节,开创举办国际大赛的上海模式,“因为文化不仅能打动人,更能扩大大赛的影响力。”陈一平说。博鱼官网登录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时隔20年,又一项乒坛盛事牵手上海。火热的乒超总决赛,传承了当年上海世乒赛的基因。
乒超总决赛期间,上海体育馆的环廊搭起一座照片墙,上面展示了从容国团到樊振东,从邱钟惠到孙颖莎,中国出产的所有乒乓球世界冠军,引来乒迷驻足观看。在圣·博莱德杯和吉·盖斯特杯复制品前,大家津津有味地搜寻这些名字间的联系;在红双喜展出的巴黎奥运会彩虹球台上,辨认着陈梦、马龙等冠军的签名。比赛期间同步举办乒乓文博展,正是当年世乒赛萌发的创意。“体育是大文化,若把比赛作为一个平台,就要展示先进体育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对乒乓球的热爱与理解。”陈一平记忆犹新,世乒赛时将49位世界冠军请到上海相聚,结果,他们的受关注度不亚于王励勤、张怡宁,在享受高规格接待和上海市民的热情欢迎后,散居各地、二三十年未曾谋面的老冠军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是乒乓球运动特有的底蕴。中国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是容国团的世乒赛男单冠军,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大赛是北京第26届世乒赛……陈一平说:“不少世界冠军说‘想不到’。他们切身感受到,虽然多年过去,他们为中国乒乓球事业作出的贡献没有被忘记。这对现在年轻的体育人,都是很好的激励。”
今天的观众有符合当下的表达方式,这两天,乒超总决赛的签名墙成了他们的新宠。
赛前赛后,球迷们挨个排队写下祝福运动员的话。“莎莎,顶峰相见”“曼昱新年快乐,健康涨球”,更有鼓励樊振东“走自己的路,希望还可以在赛场看到你”,得体又深情。孙颖莎赛后评价,上海办赛氛围特别好,“非常感谢大家能来上海支持自己喜爱的球员,希望我们能用更好的表现回馈大家。”重回赛场的王曼昱说:“能够喜欢这项运动,能够来到现场观看比赛,就是对乒乓球的支持。”
2005年,朱玲还是上海体育大学(学院)的一名学生。利用专业运动员的背景,朱玲走上乒乓球教学之路,如今她是上体大中国乒乓球学院副教授,也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国际裁判长和国际级金牌裁判两项资格的裁判员。“对我们乒乓人来说,世乒赛已经过去20年,都希望上海能再办一次大型赛事,我们也希望在家门口执裁高水平的赛事。”
担任乒超裁判员的朱玲感觉,近几年球市有明显增长,“之前的联赛,有一些观众是拿着赠票进场的。这次的总决赛,可以说一票难求。”朱玲也注意到,现场观众年轻人居多,“国球受到国人的喜爱,肯定是好事。”
乒超比赛间隙,赛场外红双喜特别准备的桃红色球台始终热闹,球迷们都乐意拿起球拍,体验一把。2005年随着世乒赛举办,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应运而生。上海的乒乓球爱好者有了更大的舞台以球会友。顶级赛事与群众赛事相互呼应,乒乓球竞技水平在普及中获得提高,在提高中推动普及。
在乒乓球教学和裁判工作上刻苦钻研外,朱玲也积极引导自己的孩子走上球台。两年前,朱玲携家人报名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朱玲和同为专业运动员出身的爱人还有三个孩子一同上阵挥拍,“不管成绩如何,首要的目标是参与。博鱼官网登录希望孩子们能体会到乒乓球比赛的魅力。”现在,朱玲全家养成习惯,出门旅行都会带上球拍,去年,全家还去新加坡打了比赛,“不光是接触当地的文化,孩子也可以和那里的同龄人一起交流。”
上海乒乓球的浓厚积淀,激励朱玲不断精进业务,站上世界大赛的裁判席。孩子们都以朱玲为荣,巴黎奥运会的20名乒乓球裁判员中,她是唯一的中国人。朱玲说,有些乒乓球场次,2/3的观众是中国同胞,因为乒乓球是国人的骄傲,并凝结成了一种情怀。对此,陈一平有着更深切的感受。2006年4月,上海成功举办世乒赛后一年,陈一平前往德国不莱梅参加主办城市交接活动,在将流动杯交给不来梅市长、并接受国际乒联颁发给上海世乒赛一周年的荣誉奖牌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当他代表上海世乒赛组委会,将沙拉拉主席作序的上海世乒赛画册《乒坛畅想》赠送给国际乒联时,全体执委起立鼓掌。“当时我很激动,博鱼官网登录也很感慨。我为我们的付出骄傲,为上海骄傲,更为我们的祖国骄傲。”陈一平说,“一项乒乓球大赛引申出来的,是对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认可,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这就是体育的魅力、文化的力量、大赛的价值。”
乒超总决赛圆满举办之际,市乒协主席王励勤告诉陈一平,赛场内外,大家都在念叨第48届世乒赛。上海体育人、乒乓人都愿意付出努力,将乒乓球的传统优势发扬下去,让拼搏进取、昂扬向上的小小银球,承载城市美好生活的更多涵义。